您现在的位置是:丽姿网 > 美文故事 > 美文故事

老虎变成将军的故事有哪些

中国吉林网2022-11-09美食美味人已围观

虎年趣谈虎文化,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中国吉林网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老虎变成将军的故事有哪些1

2022年,我们将迎来虎年。虎排在十二生肖之第三,地支为寅,称为寅虎。在我国,虎文化源远流长,流传甚广。自古以来,虎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拜,是正义、勇猛、威严的象征,更有美丽可爱的形象。围绕老虎演绎出的文化图腾、成语俗语和民俗故事十分丰富,令人印象深刻。

汉代虎画当“门神”

虎文化的历史悠久,虎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上古甲骨文中的“虎”字,是一只造型优美可爱的象形虎。1987年,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一带发掘出土了一对蚌塑龙虎,憨态可掬,距今约6000年,被誉为“中华第一虎”。此后,从殷商到秦汉的石雕、石刻和画像石,以及青铜器、金银器、玉器等,以虎为原型的艺术品纹饰、造型更加丰富可爱。

汉代时,人们就喜爱在除夕夜把栩栩如生的虎画在门上。据《山海经》记载:在沧海之中有一座大山,名叫“度朔”。山上长着一株魁伟的桃树,枝叶盘曲舒张,覆盖3000余里。它的东北面有一处间隙,这就是众鬼出入的“鬼门”。山上住着两位神仙,专门负责监管众鬼,凡是为非作歹的恶鬼,二神遇到就用绳子把它捆上,然后投给老虎吃掉。可见,古时的老虎是正义的化身,所以从那时起人们就把虎画在门上,不仅表达人们喜爱老虎的情怀,更起到驱除鬼魅的作用,后来演变为门神画。

虎还是可爱的义兽,自古就流传着许多人与虎的动人故事。春秋时,楚国的令尹子文出生时被抛弃,后被老虎哺乳养大,成为优秀的政治家;而在《聊斋志异》中更有一个义虎的故事:一老妪之子死于虎患,地方长官判虎为老人养老送终,此虎便每天送猎物奉养老人,老人死后,虎还到坟前嗥鸣致哀。

虎符用于调兵遣将

威严凶猛无比的虎在古代被称为“百兽之王”,常被视为权力、勇猛和制度的象征。所以,古代将军多用虎皮挂在帐中或铺于座上,是为了借虎威以壮军威。

古时将军所在的营帐称为“虎帐”,将军的威风称为“虎威”,骁勇善战的将领称“虎将”,勇猛的士兵称“虎贲”。从周朝开始,军队中设立有虎贲,主要作为皇室的卫队,军官中也有虎贲中郎将、虎牙将军等职,据史载“武王戎车三百两(辆),虎贲三千人,擒纣于牧野”。可见,虎贲曾为武王灭纣立下汗马功劳。在《汉书·王莽传》中记载:“莽拜将军九人皆以虎为号,号曰‘九虎’,将北军精兵数万而东。”《三国演义》中也有关羽等5位蜀汉将军被称为“五虎上将”,古代常将将官称为“虎骑将军”“虎贲中郎将”,后来虎将也就成了勇将的通称,至今仍在使用。

古代军队在调兵遣将的兵符上用黄金刻上一只老虎,被称为虎符。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采用铜制的虎形作为中央发给地方官或驻军首领的调兵凭证。虎符的背面刻有铭文,分为两半,右半存于朝廷,左半发给统兵将帅或地方长官,并且都是专符专用、一地一符,绝不可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遣将时需要两半勘合验真,才能生效。

虎符在古代战争中曾发挥重要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多与其相关的故事。窃符救赵,就是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历史典故。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秦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魏国,魏国惧怕秦国,不敢出兵救赵。情急之下,信陵君魏无忌听取侯嬴之计,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姬妾如姬之手窃得兵符,夺取了魏国兵权,不仅成功击败秦军、救援了赵国,也巩固了魏国在当时的地位。这个兵符就是虎符。

虎之谚语的两面性

虎的威风不仅被人们借以壮大军威,还演绎出丰富的词语、成语和谚语。

来自一则寓言的成语“狐假虎威”,很是有趣,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借助别人威势做坏事的小人。因为虎的威风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所以人们常用“虎穴”“虎口”形容危险的境地;冒险行动叫作“虎口探险”,玩命的举动被誉为“虎口拔牙”,大难不死谓之“虎口余生”。“调虎离山计”“坐山观虎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等则是虎文化军事行动中的体现。

与老虎有关的谚语十分丰富,反映了虎的性格特征:勇猛、威武、凶暴以致使人望而生畏,不敢亲近。比如“伴君如伴虎”“老虎门下官难做”等。“老虎屁股摸不得”则体现了老虎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严与权势象征,言谈举止一派凛然不可侵犯的王者气度。再比如,“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前门拒虎,后门进狼”“好虎架不住狼群”等谚语,则表现了老虎的习性,以及它与人、与环境、与其他动物之间的某种特殊关系。

虎是百兽之王,汉语修辞中也常以“虎”为喻,与“虎”有关的成语或褒义,或贬义,皆有之。

与“虎”有关的褒义成语和短语有如虎添翼、虎头虎脑、虎啸风生、将门虎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等,更多地取虎的威猛之意。贬义成语有放虎归山、养虎遗患、虎头蛇尾、骑虎难下、为虎作伥、与虎谋皮、谈虎色变等,更多地取虎的凶残之意。

有意思的是,“虎”和“龙”结合的成语大多表褒义,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藏龙卧虎、虎踞龙盘、龙吟虎啸等。而“虎”与“狼”结合的成语和词语几乎都表示贬义,如豺狼虎豹、如狼似虎、狼顾虎视、前怕狼后怕虎等。

钱锺书曾在《管锥编》指出:“比喻之二柄”是指“同此事物,援为比喻,或以褒,或以贬,或示喜,或示恶,词气迥异”。这就是说,同一个喻体可以具有褒贬好恶迥然不同的感情色彩。与虎有关的比喻就是“比喻之二柄”,充分地体现了这一语言特点。

虎文化民俗至今流传

古人在与大自然相处中,人们对虎由敬畏进而产生崇拜。在民间信仰中,虎还是力量的化身,能驱避凶邪。与虎文化有关的民俗至今仍在流传。

虎画常被挂在墙上以护家门,乃至后世衍生出有儿童戴虎头帽、穿虎头鞋用以驱邪,还有人睡虎头枕以期望强壮自己。在西安东郊韩森寨唐墓出土了一件唐代虎头帽襁褓陶俑,是婴孩头戴虎头帽最早的实物例证。虎是“百兽之王”,人们还会在虎头中间绣一个“王”字,祝福孩子虎头虎脑、虎虎有生气。

与虎相关的民俗层出不穷,古代端午节有悬艾虎、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清代潘荣陛在《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端午风俗:“家家悬朱符,插蒲龙艾虎,窗牖贴红纸吉祥葫芦。”说的就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细菌病毒因而活跃,艾草属于芳香类植物,有一定的杀菌、驱虫作用,用艾叶扎成虎形,也有驱病镇邪之意。有的地方还用雄黄在小孩子额上画上“王”字,模仿虎头花纹,也是祈求平安的意思。这样的风俗从晋代一直流传了千余年。

在陕西关中地区,嫁女必陪送一对特大的面老虎,过门时放在漆柜上抬着,走在送亲队伍的最前头。婚后生子,外婆要送一个泥老虎当满月礼。而我国崇拜虎的民族很多,以彝族为最甚。他们的十二生肖以虎为首,在其民族的史诗《梅葛》中,虎头作天头,虎尾作地尾,左眼作太阳,右眼作月亮,虎须作阳光,虎牙作星星等。

虎与传统节日的关系还表现在元宵节。这一天又称为灯节,习惯悬挂花灯,并在灯上粘贴谜语。这种谜语常用精简的词语作为谜面,用古籍诗句或人名、地名为谜底,叫作灯谜,又称为文虎或灯虎,形容猜谜如射虎难中。《红楼梦》等古典小说中都对这种娱乐方式有所描述。(刘永加)

老虎变成将军的故事有哪些2


老虎百兽之王

自从人类有了历史记载以来,老虎就成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动物。人们既羡慕老虎威风八面,特立独行;又为虎患所困。据相关专家统计,从北魏到元朝初年,正史上记载虎患只有17次,而从元朝建立一直到解放以后,在这短短的六百年间,我国各地关于虎患的记载总共有数千次之多。这充分说明近六百年来老虎的数量是越来越多,才导致猛虎不断走出森林闯进人们的生活中!

老虎会浮水能上树

湖南省常宁市是一个多山的县级市,全境是四分之三属于山地和丘陵。全县拥有海拔800到1000米的山峰不少。其中衡阳市境内第二高峰就在常宁市境内。我小时候,就常常听村里老人讲述一些本地人跟老虎有关的故事。从他们的口中得知,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常宁市境内拥有老虎的数量还不少!如夜里经常听到老虎的吼声、田间地头见到老虎的脚印、还出现过多次与老虎不期而遇等!只是后来在当年数次组织的打虎活动中被彻底消灭,从而到今天再也见不到了!

老虎是百兽之王

一、历史记载中的老虎

根据成书于清朝康熙、雍正、嘉庆和同治年间的四个版本的常宁县志记载,当年常宁市境内老虎还真不少!常宁市境内的塔山、大义山、毘帽峰等地是老虎主要生活地,就连县城附近的仙岭、乌此山都有虎穴。如同治常宁县志记载:在乾隆28年,有虎患,虎入县城,到处穿街入巷,伤二十多人。一到午后无人敢外出行走!又如曾经隐居于常宁洋泉的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船山回忆:山中有虎,传不噬人,予闻其啸!意思是常宁山中有老虎,老百姓说老虎不吃人,我自己曾经听到过老虎叫!

老虎是百兽之王

又如清朝乾隆年间到常宁任知县的谢仲坃,他为官清廉,勤于政务,后来做过七县知县、八地知府。虽然是一个小官,但是始终坚守个人节操,所以深受百姓爱戴。因此,《清史稿》才单独为其立传。谢仲坃在常宁为官时一大功绩就是暂时消灭了虎患。当年的常宁县志是这样记载这件事情的:乾隆时期,常宁市西岭、白沙一带山高林密,老虎出没其间,多次发生老虎伤人事件。为了解决虎患问题,谢仲坃一边组织县衙官差亲自带队进行巡逻,伺机扑杀老虎;一边发动当地群众组成联防队敲锣打鼓震慑猛虎,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成功地消除了虎患。

老虎是百兽之王

又如常宁退休老干部中有一个叫做彭昭维的老先生,如今已经有八十高龄,还常常在网络上发表文章,回忆当年的生活点滴。据他在文章中回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常宁塔山境内还有不少老虎,有一次,因为有事情需要召开紧急会议,当地村干部需要翻山越岭通知村民开会,由于天色已晚,村干部不敢进山,怕路上遇到老虎。后来还是在当地四、五个年轻人的陪同下才进山挨家挨户通知住在山中的百姓的!


大山里是老虎最佳栖息地

二、刘三湘捉虎

刘三湘,明末清初时期湖南省常宁市田尾人,其武艺高超,臂力过人。早年在镇压湘南地区山民起义中立下战功而升职,后来归降清朝,跟随孔有德、洪承畴等人立下奇功,封“常宁伯”,授福建提督。但是因病去世未到任。刘三湘的弟弟和儿子也在军中效力,均官至将军、总兵。

大山是老虎绝佳的藏身之地

据常宁市民间故事传说,当年刘三湘有一次上朝面见皇帝。皇帝对他说,听说你的家乡崇山峻岭,山高林密,老虎出没,而大家都说你勇武过人,艺高人胆大,获得了“巴图鲁”的殊荣,你能不能替朕去你的家乡活捉一只老虎回来!据说当时刘三湘就犯了难,他心里想,打死一只老虎容易,活捉一只老虎也太难了。这不是故意难为人嘛!不过他又不能不答应,只好同意一试。故事的结局是刘三湘用夫人的教的方法还真活捉了一只老虎回来,这不过是一个民间故事,但是,由此可见,清朝时期,常宁市境内老虎还真多!

大山是老虎绝佳的藏身之地

据史籍记载,常宁市隔壁的邻县耒阳市也是老虎出没的地方。该县老虎成群结队,到处乱跑,一会儿在耒阳,一会儿又跑到常宁。解放后,耒阳市也组织了大规模的打虎活动,其中,耒阳还出过几个打虎英雄,还到省里受到表彰呢!

大山是老虎绝佳的藏身之地

过去老虎出没,横行乡里,如今老虎已经成为稀有动物,受到人们的保护。大家看老虎只能去动物园里了。不过圈养的猛虎渐渐失去了野性,早就没有了生龙活虎那种活力,如同一只只昏昏欲睡的大猫。不过随着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强,再加上农村居民进城定居的人越来越多,许多农村规模在缩小,甚至消失。听说家乡山里的野猪和其他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多了,这是一件好事!森林才是动物们自己的世界!

大山是老虎绝佳的藏身之地

老虎变成将军的故事有哪些3

1992年7月28日,一行人专门来到福州,拜访开国少将龙飞虎。见面以后,他们发现龙飞虎虽然已经77岁了,但目光仍迅疾如电,眼睛一眯,让人不敢直视。

将军的夫人告诉来访者,由于将军解放前长期在国统区工作,为了不让人认出,养成了眯眼的习惯,但仍能以双目的余光洞察数十米外的人和物。

龙飞虎(左)

龙飞虎在解放前曾长期担负保护毛泽东、周恩来的重任,他以无私的忠诚和超人的胆识,完成了党交给他的特殊使命。

1915年,龙飞虎出生于江西永新的一个雇农家庭,在极为贫苦的放牛、喂猪生涯中度过了少年时代。1928年6月,他参加了红军,被选入红三军团第八军六师当战士。龙飞虎脑子灵活,遇事肯动脑筋,加上自小贫困,特别能吃苦,很快在部队崭露头角。

1930年的一天,龙飞虎奉命送信,在路上遇到了10多个溃逃的敌人,他不仅没有慌张,反而朝天放了两枪,大吼一声:“站住,不许动,你们已经被包围了,快把枪放下!”

敌人不知情况,全部举手当了俘虏,龙飞虎又命令他们:“卸下枪栓。”然后他自己背着枪栓,命令俘虏列队扛枪。这时俘虏才发现这里就他一个小红军,但却悔之晚矣!

龙飞虎

当时红六师师长彭雪枫得知此事后,不禁称赞说:“这个龙飞虎,真是个虎胆,脑子机灵,是块好料!”

此后龙飞虎历任尖刀排排长、尖刀连连长。1933年9月,他被调任红三军团政治保卫局侦察科科长,后任红一方面军保卫局侦察科长,并跟随部队参加了长征。

长征时的一天,红一军团的一个营长叛变投敌,龙飞虎骑马追击,将他击毙。1960年军委召开扩大会议时,林彪对龙飞虎说:“老虎啊,你杀了我一个营长。”

龙飞虎连忙辩解:“他要跑嘛,要跑我才杀了他嘛!”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 爆发后,中央马上决定派遣周恩来前往西安,对事变作出利于国家和民族的处理。为了保障周恩来的人身安全,中央军委保卫部部长钱益民、中央社会部负责人李克农在全军经过精挑细选,决定让龙飞虎担任周恩来的卫士长,担负保护他的重任。

周恩来

龙飞虎欣然领命,随周恩来一起去了西安。周恩来早在苏区时就认识了龙飞虎,他在车上对龙飞虎说:“小龙啊!‘老虎’本来应该出山的,现在让你进城了。”

龙飞虎有些腼腆地笑了:“我哪是什么‘虎’啊!”

当时西安的形势非常紧张,社会秩序相当混乱,一些亲日分子的便衣特务和日本特务混迹于市民当中,周恩来在外活动并不安全。

为了保护周恩来,龙飞虎平时总是一刻不离地跟在他身边,晚上周恩来在房间办公时,龙飞虎就在外面担任警卫。晚上睡觉时,龙飞虎就睡在周恩来的卧室外间,只要外面有一点响动, 他就霍然而起。对周恩来的饮食,龙飞虎也非常重视,要求工作人员对采购严加提防。

龙飞虎(右)

周恩来在西安的这100多天里,龙飞虎以高度的责任感出色地完成了保卫工作,周恩来称赞他说:“你这只‘飞虎’进了城也行嘛!”

抗战全面爆发后,龙飞虎历任八路军驻太原、南京、武汉、桂林、重庆办事处副官、科长、中共代表团总务主任、副秘书长兼行政处长等职。

1938年10月22日,日军三面包围武汉,龙飞虎随长江局、八路军办事处的工作人员一起,乘“新升隆号”江轮向重庆撤退,船行至湖北省嘉鱼县时,突然遭到日军的突袭,“新升隆号”中弹起火。龙飞虎却不惊慌,他果断组织我方人员跳水求生,他跳入水中后,在长江中漂流了近7个小时,登岸后就昏迷了,还好被群众救起,才捡回了一命。

1938年12月,龙飞虎陪同周恩来到了重庆,他对外身份是第十八集团军重庆办事处行政处长、少校警卫副官,直接负责周恩来的安全保卫。

周恩来到重庆后,住在曾家岩一座小楼里,当时被称为“周公馆”。周公馆里外都有国民党特务,周恩来的住处受到了严密监视。在如此险恶的环境里,要确保周恩来的安全,是非常困难的。

周恩来在重庆的住址

在重庆的这几年里,龙飞虎每天都要细致、慎密地布置好当日的保卫事宜,每天晚上,他都要到周恩来休息了,才在周恩来卧室外间的小床上躺下,即便在睡梦中,他也非常警觉,只要听见一丝响动,他也会马上起床进行检查,心里才会踏实。

正是因为龙飞虎的保卫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周恩来曾拍着他的肩膀说:“真像一只摧不垮的老虎。”此后,“老虎”的绰号就在领导和同志们之间传开了,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首长,都称龙飞虎为“老虎”。

有一天晚上,龙飞虎护送周恩来外出开会回来,他发现七八十米远处的屋脊上一个黑影一闪,他甩手就是一枪,一颗子弹疾射出去,随着“噗嗵”一声,一个黑乎乎的东西从屋脊上掉落在地上,原来是一只野猫,已经被龙飞虎的子弹打烂了脑壳。

龙飞虎

这一声枪响惊动了“周公馆”四周的特务,他们得知此事后,深深地被龙飞虎的枪法镇住了,再也不敢在附近轻举妄动了。

还有一次,周恩来要在重庆会见一位重要的外界友人,但这位友人的身份又不能公开,他于是向龙飞虎交待:此次会见必须避开特务们的耳目,以保证这位友人日后的安全。

于是龙飞虎想出了一个“捉迷藏”的办法,他先联系上了这位朋友,请他会见当天先将汽车开到城郊路口公园旁的一条僻静的公路上等着。这天周恩来和龙飞虎正式乘车外出,果然后面有特务的车跟着,龙飞虎吩咐司机驾车顺着公路驶去,快到接头地点时,汽车开足马力,一股劲冲下了坡,还没等特务的车下坡,周恩来的汽车猛一刹车,然后周恩来连忙下车,坐上朋友的车走了。

周恩来

然后龙飞虎让司机慢慢开车,特务以为周恩来还在龙飞虎的车上,一直紧跟不舍。龙飞虎把特务领到当时重庆最有名的国泰大戏院门口,然后把车往那一停,让特务们在那里傻等了好久。

事后,周恩来称赞龙飞虎说:“老虎,你今天玩出的这一手高明啊!”

龙飞虎则谦虚地说:“同这些家伙打交道,不挖空心思想出办法还不行呢!”

1945年8月重庆谈判期间,周恩来又把龙飞虎推荐给了毛泽东,他指定龙飞虎和枣园保卫科长陈龙负责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时的安全保卫工作,他还叮嘱龙飞虎说:“在重庆谈判期间,你必须周密安排,一定做到万无一失。你本人必须紧随主席,一步也不许离开。”

毛泽东离开延安赴重庆时,拍下了一张挥舞手中的帽子、在飞机舱口向欢送的延安军民挥手告别的照片,他手中拿着的这顶帽子,其实是龙飞虎的。龙飞虎抗战时期将这顶帽子送给了周恩来,但周恩来见毛泽东在谈判前自己准备的礼帽略小,于是便将这顶帽子送给了毛泽东,毛泽东于是幽默地说:“那我夺人所爱喽!”

毛泽东拿着龙飞虎送的帽子

在重庆期间,龙飞虎始终恪尽职守,缜密安排,最长一次7天7夜没合眼,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毛泽东曾称他的副官们为“二龙一虎”“二龙”是陈龙、颜太龙,“一虎”就是龙飞虎。

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曾带着龙飞虎在路上散步时,遇见了只带着一个侍卫官的蒋介石,他们礼貌地坐下来谈了一小会儿。几十年后,编剧们为了写重庆谈判的影视剧本,专门来问龙飞虎当时两党的领袖谈了些什么。

但龙飞虎却说:“我不说。两个当事人当时都没有说,现在四个人当中已经有三个人作古了,他们带走的东西我必然要带走,因为这是党的原则问题。”

毛泽东和蒋介石

由于在重庆谈判的出色表现,1946年10月,龙飞虎被调到在毛泽东的身边工作,任中央纵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担负着直接保卫党中央、保卫毛泽东的重任。在延安期间,为了防止敌人在中央领导的饭菜里下毒,凡中央领导就餐前,由龙飞虎和毛泽东的秘书叶子龙先吃,半小时后领导再吃,这样龙飞虎有幸享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小灶”待遇。

1947年3月,胡宗南进攻延安,党中央决定撤出延安。3月13日,敌人逼近延安,毛泽东的院子外枪炮声震得山摇地动,但他却仍神色自若地在观看地图。卫士们请毛泽东赶快离开,他却说:“不要紧,没有什么了不起,无非投上一点钢铁,正好打两把锄头开荒。”

龙飞虎非常焦急,直接对毛泽东说:“主席,炮弹没长眼睛,你不顾个人安危,我们要顾,要对你的安全负责。在危险、关键的时候,你要听警卫人员的。”

毛泽东见龙飞虎急了,也只好笑着说:“好!好!听你们的,听你们的!”

但龙飞虎仍不满意,他又对警卫李银桥说:“关键时刻,必须不顾主席脾气,强行采取保护措施,抬也要把他抬走!”

转战陕北时,龙飞虎担任毛泽东的行政秘书兼中央纵队一大队大队长、党委书记,指挥400多人的警卫部队,直接负责保卫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的安全。

这段时间里,龙飞虎深感警卫工作责任重大,心里常会紧张。有一次毛泽东正在吃面条,龙飞虎在一旁走来走去,紧张地思考还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到位,当时的陕北高原雨水少,地上的尘土又黄又细,龙飞虎来回走动,尘土很快扬了起来。毛泽东看到以后,风趣地说:“老虎,我在吃面条啊,你不要给我撒胡椒粉哦!”

毛泽东转战陕北

1948年5月,全国进入了战略反攻阶段,龙飞虎主动响应党中央“支援前线”的号召,要求奔赴一线战场。毛泽东非常同意,在临行前专门嘱咐他:“你人很聪明,为人忠勇正直、胆大心细,到部队后要戒骄戒躁,要和部队的同志打成一片。”

龙飞虎到前线后,历任团副政委、政委、师副政委、政委、军副政委等职,参加了许多战役。在淮海战役的最后阶段,他带领部队穿插,直捣杜那聿明的指挥中心陈官庄,在战斗中前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他却毫无惧色,简单包扎以后便继续指挥,还和警卫员开玩笑说:“叫小狗咬了一口!”

1955年,龙飞虎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1956年7月,福州军区成立,龙飞虎任福州军区后勤部部长。

龙飞虎

有一次,龙飞虎陪皮定均将军来到军区下属的一个仓库进行检查。中午吃饭时,仓库主任拿出了两瓶酒,皮定均却严肃地说:“酒拿回去,我们吃便饭,不喝酒!”

仓库主任小心地解释说:“首长,这酒可不是公家的,是我家属来探亲,从江西老家带来的特产,请首长们尝尝。”

一旁的龙飞虎也来打圆场:“我瞧瞧这江西老家带来的特产,哦!是‘四特酒’呀!好啊,好啊,尝尝就尝尝!”

皮定均听了龙飞虎的话后,才同意喝,龙飞虎对大家说:“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四特酒’吗?这可是由来头的,当年我在周恩来同志身边当警卫副官时,有一次周恩来同志偶然得到了一瓶江西樟树产的白酒,他仔细观察了这酒,又认真品了一口,很高兴地赞道:‘这酒外观透亮、入口甘醇、芬芳扑鼻、味感绵长,好酒啊!’他对此酒的评价流传开以后,就有了如今的‘四特酒’。”

龙飞虎

龙飞虎在福州军区后勤部部长的岗位上干了14年,他为官清正廉洁,非常痛恨贪污和浪费。50年代末,有人提出要为军区领导每家配地毯,但龙飞虎却认为一块地毯数千元,实在太过昂贵,没有同意。70年代初,又有人提出要为军区领导配发冰箱,龙飞虎仍认为不合规定,也没有同意。

“文革”爆发后,龙飞虎也受到了冲击,他被通知前往武夷山接受审查,造反派逼他交待“情况”,他不禁大怒,挥笔写下一首诗:

武夷山下摆“战场”,不分敌我乱开枪。

厮杀混战三个月,不知敌人在何方。

80年代初期,龙飞虎担任福州军区顾问,他提出:各级都要注意培养年轻干部,每个师都要培养两三个人。另外把全区的老红军排排队,有些副军职的可以提为正军职顾问,或者按正军职干部离休。他的意见,为当时军区领导干部的更新换代起了很大作用。

晚年的龙飞虎(左)和邓颖超(中)

1999年7月1日,龙飞虎病逝于福州,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享年84岁。

很赞哦! ()